- 用铁的纪律为扶贫资金保驾护航
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。新中国成立大半个多世纪,仍有六七千万百姓深陷贫困线以下,这让GDP高居世界亚军的中国无法傲然,也让执政党焦灼难安。2013年元旦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顾家台村的座谈会上曾说:“我非常不满意,甚至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留和挪作他用。”
扶贫资金的最后“一公里”不容忽视。在整个扶贫工作体系中,自上而下地看,基层干部所做的工作看似“细枝末节”“最后一公里”,但这“最后一公里”却是面对群众的第一环,也是跟群众联系最密切、最频繁、最直接、最关键的一环。中央的扶贫政策是好政策,每年投入的资金也是天文数字,从近年来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来看,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将扶贫资金当作可以随意派发的“利是”,或虚报冒领、雁过留毛、贪污私分,或玩忽职守,造成扶贫资金、物品大量浪费,或办事不公、优亲厚友,导致扶贫变“济富”。群众对此深恶痛绝。
向扶贫资金伸出“黑手”于心何忍,良心何在!扶贫资金亦民生资金,事关国家脱贫攻坚事业的成败,关系到千百万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,有的甚至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。在少数地方看到,越穷越吃不上低保,越贫困越无法被扶贫等荒诞景象。反之,那些跟基层干部沾亲带故或是懂得“利益均沾”之理的人,却往往能舍小钱套大钱,捷足先登。在权力作祟之下,少数地方出现开着汽车领低保,住着楼房要扶贫等怪现象。
“行百里者半九于十。”“最后一公里”贪腐的问题解决不了,脱贫减贫的进程就定受到影响,扶贫的效果定大打折扣。“真扶贫”“扶真贫”,不仅仅是一项具体工作,更是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和群众纪律,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的直接体现。要用铁的纪律约束扶贫资金的发放权,才能保证困难群众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实惠。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、违法犯罪行为要进行精准、严厉地打击和惩处,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“黑手”,为扶贫资金“最后一公里”保驾护航。
- ·相关导读
-